找到相关内容397篇,用时4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(10)

   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\ 宗  作者:吕澄  ——唐代佛家六宗学说略述之  一 禅宗思想的源流  禅宗的“”,原是止观的意思。止观方法即禅法,随着佛家的典籍,从汉末就传来中国。最初,安世高的翻译有...象荷泽宗的圭峰宗密(公元780—841年)所作《禅源诸诠集都序》说宗,又作《禅门师资承袭图》叙禅法五宗,都将法融一系包括在内。不过此宗祖述论,主张“心寂境如”,以寂静虚明为归宿,说不到自性妙用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2856406.html
  • 论天台智者的实践体系

    三教之戒为粗,而属于圆教之戒则为妙.   2.定圣行   第二种别教圣行指的是定圣行,包括世间,出世间,和出世间上上.智者对此作了如下之详细的论述.   i.世间包括了两组禅,谓根本味禅:...味禅"指的是十二门,而十二门组禅定.其一为四,其二为四等,其为四空定.   (ii)根本净禅:不隐没,无垢,有记是世间中的第二组禅."根本净禅"与上述"根本味禅"相反."不隐没"意为行者...

    沈海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456521.html
  •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背后的故事(2)

    ,体拔浮华之世。凝情定室,匿迹幽岩。栖息,巡游十地。超六尘之境,独步迦维;会一乘之旨,随机化物。以中华之无质,寻印度之真文。远涉恒河,终期满字;频登雪岭,更获半珠。问道法还,十有七载。备通释典,...分迹之时,言未驰而成化;当常现常之世,民仰德而知虚。及乎晦影归真,迁仪越世,金容掩色,不镜三千之光;丽象开图,空端四八之相。于是微言广被,拯含类于途;遗训遐宣,导群生于十地。然而真教难仰,莫能一其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2057054.html
  • 大乘波罗蜜‘止观法要’之抉择── 新世纪的新学刍议

    大乘波罗蜜‘止观法要’之抉择── 新世纪的新学刍议  性广法师  目 录   一、前 言   二、研究概念的提出   、对于印度学典籍的取材与抉择   四、大乘波罗蜜涵摄声闻禅法的...佛教之间的互动,在止观修持的吸收与转化方面,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各家学思想,最足以呈现中国人吸收印度(佛教)文化的成果。此中除了后来蔚为中国学主流的禅宗之外,其它被尊为各宗早期的开拓者,如论的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3257494.html
  • 彰所知论

    极光八劫。彼天身量。少光二由旬。无量光四由旬。极光八由旬。三天者。少善无量善广善。彼天寿量。少善一十六劫。无量善三十二劫。广善六十四劫。彼天身量。少善十六由旬。无量善三十二由旬。广善六十四由旬。四...知行宣政院事廉复撰   夫出三界者惟佛。佛以大事因缘故。出现于世。悯化群生。此亘古不磨之善也。大元帝师。洞彻乘。性行如春。仁而穆穆不可量。裕皇潜邸。久知师之正传。敬诣请师敷教于躬。师笃施静志。弘扬帝绪。大...

    八思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44357570.html
  • 中国禅宗与日本初传的

    宗教哲学中一种特定的宗教实践,后被纳入佛教,并成为其重要的修行方法。当年释迎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,苦思冥想然后成道。这种静坐苦思冥想的方法就是“”。而“”又可分为初禅、二、四四种情况,即指“”的修行过程中的四种不同层次的感受。  人们又多说“禅定”。所谓“定”,是梵文“Samādhi”(“摩地”或“三昧”)的意译,指心注一境,精力集中不分散的一种精神状态。因其具有“心住一缘,离于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80057752.html
  • 李白释家题材作品略论

    李太白全集》第1574页)莲花,虽生于污泥之中,却开洁净之花,故佛典中常以它来象征清净的理念和本性。三国吴之康僧会译《六度集经》卷七曰:“心犹莲花,根茎在水,华合未发,为水所覆。之行,其净犹华,去...华严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、《宝积经》、《维摩经》、《胜鬘经》等,宣扬的皆是诸佛以救度众生为其本愿,建立佛土以摄众生的思想,中国所传十三宗之中,论、涅槃、地论、净土、、摄论、天台、华严、法相、真言等诸宗,...

    李小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85758426.html
  • 初探菩萨修习禅定不生长寿天的善巧方便

     (4)或说从初禅至四,除净居天,皆名长寿,以著味、邪见,不能受道者。还生人间值佛者,以本发阿耨多罗菩提心故,或于中集诸福德。所以者何?彼间著味,善心难生故。如经中说:如佛问比丘:甲头土多?...度论》卷10有说:   复次,二、四禅天,于欲界见佛听法,若劝助菩萨,眼识、耳识、身识皆在梵世界中取,以是故别说梵世界。[24]  从引文可以知道,二禅至四禅天的众生虽然没寻、伺,但是当他们...

    释真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2560179.html
  • 什么是佛法大义?

    证得的犹如光影观。这时候二地菩萨便可以随心所欲而不犯戒,因为这时已经了解如何去改变自己的内相分了,可以自己控制内相分而使它转变清净了,这才是真正的持戒者。  地,主修忍波罗蜜多及万法明门、四八定、...无明而不俱断,能证慧解脱而不取证。唯保留最后一分思惑不断,以便未来世再去受生,继续往上修学增上慧学。到了地满心后,由于地菩萨四八定,四无量心、五神通的修学满足,这时他有能力取证无余依涅槃,可以成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4960209.html
  • 缘起法泛谈(2)

    不尽天寿,来生世间,供养诸佛。是菩萨辈,诸根暗钝,不大聪明。  无沤惒拘舍罗者,是无方便胜智也。所谓四,系指色界行人言。初禅三天,梵众梵辅大梵。二三天,少光无量光光音。三天,少净无量净遍净。四九天,无云福生广果无想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。  初禅至无想天凡圣外道皆有,例如无想天即是外道天。四中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等五天,又名五不还天,或五净居天。系果圣人所居之处,无有凡夫外道。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1660410.html